|
|
|
|
|
|
拿什么来爱你 |
|
我的两个女朋友,正在备受煎熬。一个结婚五年,正在为不生孩子而与丈夫及公婆斗智斗勇,甚至准备拿八年的感情作代价。另一位,正在“苦战”产后忧郁症,生完孩子的她脆弱的如同小女孩,“我为什么要生孩子?”每一次,我们的谈话由此开头,也由此结尾。在她们看来,我这几天满大街搜寻有意义的儿童节礼物,简直就是可笑的举动。
是啊,为什么要生孩子?这是一个太过私人的问题。套用一句俗语来回答,生孩子不需要理由,不生孩子却需要一大堆的理由。在这一大堆的理由当中,最重量级的便是不知如何为孩子负责。抚养一个孩子可不像在手机里养一只小猫,渴了喝水饿了吃饭,有空陪它玩玩,隔几天小猫饿死就重来一局。
我们周围经常会有人谈起某某,生完孩子2个月上班,或是某某生完孩子送回老家,身材在1个月内恢复原状,别人听来会是什么感觉?羡慕?钦佩?我不知道。我总在想,那个小婴儿,或许躺在最豪华的婴儿床里,喝着最昂贵的外国奶粉,床头上吊着最新的丹麦玩具,可是她的小手在空中抓啊抓,空气中没有妈妈甜甜的体香,没有母爱和她对视的一双眼睛,她如何感受到爱?感受不到爱,她如何来爱这世上的一切?我一直固执地相信,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上都能找到她童年的影子。
我们用什么来爱孩子?“大头娃娃”刚一出生便遭遇成人陷阱,果冻、奶片、饮料,非假即毒。网吧、游戏、暴力电影,孩子的成长过程,一路上如履薄冰。
这是社会环境,家庭环境呢?在经历了最初的喜悦之后,怎样才能对孩子始终笑靥如花?我们给孩子吃最贵的奶粉,用最好的尿不湿,买全套的《蜡笔小新》,可她们的兴趣在哪里?或许只是某一个你不忙的夜晚,和你一起在院子里用小木棍捅捅蚂蚁窝而已。所有的关于物质的追求全部都是大人加给她们的,对于孩子,她们要的只是“和你在一起”。参加她的“六一”演出,听她点评自己的涂鸦之作,摸着自己的小屁股让她入睡,或者你洗头的时候邀请她来替你揪住衣服,这些都会让她们乐得笑出声来。在她的每一个成长阶段,都有你的影子和记忆,你们的关系没有空白期,这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,有一天她长大了,拒绝你来抱她,你还有满怀的香甜记忆。
拿什么来爱我们的孩子?我的女儿说:今年的礼物只想要“妈妈可以一天不用上班陪她在家”,或许这就是答案! |
|
|
|
|
|
|